2006-202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流动数据
全国范围内,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主要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政策环境以及个人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东部沿海城市、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中部地区,由于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前来务工。这些劳动力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他们通过跨省流动的方式,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关乎个人的生计和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就业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名称: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流动数据(2006-2022年)
数据年份:2006-2022年
数据范围:全国及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
数据来源:《全国农村经济情况统计资料》《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中国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年报》。
相关数据及指标
地区、汇总乡(镇)级单位个数、汇总村民委员会数、汇总村民小组数、汇总农户数(万户)、汇总人口数(万人) 、汇总劳动力数、其中:从事家庭经营、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外出务工劳动力、有组织输出劳动力、经培训输出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本县内、本省内、本省外。
数据截图
付费查看下载地址
“2006-202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流动数据” 的相关文章
企业金融错配程度涉及金融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置效率问题。具体来说,金融错配指的是金融资源在企业之间的不合理配置,导致企业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获得金融资源的情况。这种错配有正负向之分,对企业经营和整体经济环境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建设,可以有效降低金融错配程度,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通常用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人口密度是反映某一地区范围内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人口密度的不同反映了各地区间人口分布状况和区域间经...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过程。产业集聚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反映了某一地区内产业聚集的程度、要素集聚的密度以及产业基础结构的结合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1、产业集聚水平=(各省份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
行业产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反映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行业产值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是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和主要比例关系、计...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Agriculture,简称GTFP-A)是一个衡量农业部门在考虑环境可持续性和资源利用效率情况下的综合生产效率的指标。它综合考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要素(如劳动力、土地、化肥、农药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环...
环境绩效是指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效。它用来表示与工作努力程度和工作质量有关的实际环境后果,是评定环境政策的最终标准。环境绩效也可以理解为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资源投入,单位环境负荷投入所能创造的最大产出价值。它兼顾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